9月16日,經過近兩年時間的重新規劃,位于天安門旁菖蒲河內的皇城藝術館再次對公眾開放。此次開館同時舉辦《從蘇東坡到吳之振——清初文壇盛舉與黃葉村莊的士林往事》和《玉染草色雪映霞——宋元瓷器精品展》兩大精品特展,展期至12月18日,觀眾可免費預約參觀。
在9月15日下午舉行的開幕儀式上,皇城藝術館策展人張宇捷代表運營團隊介紹了本次展覽的策展思路和皇城藝術館的定位。她認為,作為公共藝術館,皇城藝術館堅持 “共建共享、服務大眾”的運營理念,不僅希望通過專業的展覽為公眾提供一個傳統藝術文化教育平臺,更希望通過所積累的收藏團體及學術機構資源,打造一個展覽展示、互動交流的服務平臺。瓷器鑒賞家翟健民認為,此次皇城藝術館的開幕展籌備得非常用心,展陳水平和展品質量都極高,在中國文化正強勢影響世界的今天,潛心研究并傳承古代藝術,是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體現,非常值得鼓舞和贊賞。
與天安門咫尺之遙的皇城藝術館按照國家一級博物館標準設計建造,它和故宮、國博、太廟藝術館一起,構成了蔚為大觀的“首都中心博物館群落”。藝術館是在北京市東城區政府的領導下,由天街集團和盈時集團共同運營。
為了真正讓文物藝術品會“說話”,使歷史“活”起來,開展當天,皇城藝術館請來了多位知名專家學者,舉行了以“宋人的文化”為主題的專業論壇。觀眾不僅有眾多藝術品愛好者、收藏業界人士,更有眾多慕名而來的高校學生和社會群眾,論壇現場人潮涌動、氣氛熱烈。
論壇上,北京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鄧小南教授以《游于藝:宋代士人圈與“雅俗”觀》為題,將宋代放到歐亞大陸背景下對宋代歷史進行再思考,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文化氛圍比較寬松的宋代,士人圈雅俗兼資、新舊參列的文化現象,追憶宋人平淡自然、別有韻致的文化涵養與人生境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秦大樹教授則以《宋代瓷器貢御體制兩例》為題,巧妙結合文獻和考古材料考察,生動講述了宋代御窯和貢窯的兩種貢御體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揚之水研究員,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語言和形式,從宋畫和宋代文獻中找尋新的證據,重新解讀兩宋金銀器造型與紋飾,觀眾聽完意猶未盡,掌聲不斷。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翁彥俊、臺北故宮前器物部長蔡枚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尚剛、復旦大學文博學院教授沈岳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丁雨等專家也分別做了精彩演講。據悉,此次皇城藝術館舉行的論壇為第一期,后續還將根據展覽內容舉辦不同的主題論壇。
北宋 鈞窯天青釉紅彩折沿盤 直徑:18.9cm
南宋 哥窯八方杯? 直徑7.5cm
南宋 建窯黑釉油滴盞 直徑12.5cm
南宋 官窯斗笠盞 直徑:14.6cm
南宋?龍泉窯青釉雙魚耳盤口瓶 高:26.5cm